先前,“两亩地,一头牛”的耕作方式是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区山河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他们通过信用社对农民的扶持,大量购进新型农机具,实行机械耕作,到2006年春季,全村共有农机具100多台套,95%的农户拥有了农机具,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机村,彻底告别了落后的耕作方式。
山河村现有农户120户,人口460人,耕地面积3440亩,土质肥沃,适合机械化耕种。2001年以前,全村只有农机具8台,村民种地全靠畜力耕作,效益极低,更谈不上有存款。国家实行税费改革的好政策,调动了村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2001年全村的人均收入不足1600元,2005年翻了一番增加到3200元。预计2006年全村总产值可达321万元。全村的存款由原来的不足10万元,到如今的存贷款各超百万元,村民们都说这是党的政策好,是咱麻山信用社支农扶农的结果,让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更足了。
农机具多了,原有土地就显得少了。怎么办?他们就到周边村屯包地种,甚至有几户农民到外区包地种,村民杜宝君自2003年贷款1.5万元购置了配套农机具后,已不满足于几十亩地的耕种,2004年就去了平岗矿承包了近3000亩土地,由于精耕细作,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年收入达10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