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后面冒着黑烟的拖拉机,曾被人们戏称为穿行于街道上的墨斗鱼,这些拖拉机用的都是柴油发动机。因此,柴油机虽然马力大、用油省,却被人戴上了污染严重的帽子。
然而,在我国最先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的却是柴油机。我国最大的柴油发动机制造企业———玉柴集团,最近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发动机YC6L-40。它不仅排放达到欧Ⅳ标准,并且具有大功率、低排放、低噪声、高可靠性的优点。玉柴已将首台YC6L-40发动机赠送给北京市公交总公司。据悉,2008年奥运会期间,这种柴油发动机将成为北京公交车的主力发动机。另外,潍柴的柴油发动机在实验室也已经达到欧Ⅳ标准了。
可能是受柴油拖拉机的影响太深,在人们的意识中,柴油机一直是污染严重的形象,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柴油发动机在我国汽车行业几乎被弃之不用,许多城市甚至禁止使用以柴油为动力的汽车。
一位汽车经销商说:上世纪90年代,南京依维柯柴油发动机的轻型车非常好销,销量每年都有近3万辆。然而好景不长,北京率先开始“禁柴”,依维柯的销量应声下跌,2002年北京全年销量仅50辆。不仅是依维柯,其他柴油车的状况也好不了多少。截至目前,我国柴油汽车保有量仅为汽车总量的23.7%,而柴油轿车仅占轿车总量0.2%。
这一现实对柴油机来说显然是不公正的。因为,现代柴油发动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以高科技改变了冒黑烟、高噪声的形象。不仅不冒黑烟,现代柴油车采用先进的自然吸气式柴油发动机技术,使燃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大大降低,氧化型催化反应器和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使氮化合物的排放比汽油机降低5%~32%;装备高压柴油喷射系统的柴油车比汽油机能减少30%的燃油消耗和25%的二氧化碳排放。
因此,在汽车市场较为成熟的欧美,柴油乘用车呈跳跃发展之势,远远快于汽油乘用车的发展。在欧洲,柴油乘用车已经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5%。其中发展速度较快的除轿车外,就是轻型客车。在西欧,新注册的柴油驱动轿车比例已经由1991年的不足15%上升到40%,预计这一比例到2008年将上升到50%。受石油、环保等因素影响,美国最近也开始制定法规,鼓励柴油乘用车的发展。
贵州出租车司机汤永明,驾驶其已经行驶了25万公里的捷达SDI柴油车,用一箱油行驶了1952公里,平均每百公里油耗仅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