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才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不仅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使我国的农机化水平迅速提高,更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市场的繁荣与农业装备行业的发展。实践证明,通过以补贴促调整,不仅让农民受益,使农机产业提升,还为农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老百姓受惠几何?进入“十一五”,我国购机补贴工作的思路与重点又将落在哪里呢?补贴资金翻番管理愈加规范。
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从“九五”后期开始,农业部商国家财政部同意,每年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先后在黑龙江、山东、内蒙古等13个省(区、市)实施了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更新补助和结构调整补助项目,对农民、农机服务组织更新和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一定补助。而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更将这一专项资金明确为农机购置补贴,并将其作为“三补贴”政策的重要内容,还连续三年扩大了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规模和实施范围。从中央投入的财政补贴资金看,其规模已由“九五”后期的每年2000万元,增加到了2004年的7000万元、2005年的3亿元,以及2006年的6亿元,翻了近五番。实施范围也由13个省(区、市)的60多个县,扩大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及新疆兵团的1126个县(场)。补贴机具的种类主要包括大中型拖拉机、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粮食干燥机械等6大类19个品种。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农业部和财政部进一步完善了补贴机制和操作办法:在明确补贴机具的种类、确定补贴对象的同时,为让国家的政策性补贴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又规定补贴的标准是中央财政补贴率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且单机补贴额不超过3万元,各级政府可以在中央财政补贴率的基础上实施累加,累加补贴的比率和补贴金额由各地自行确定。
农民购机热情高涨装备水平提升
通过农业部和财政部的共同努力和农机系统的密切配合,农机补贴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不仅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而且拉动了农机工业的发展,优化了农机产品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双增双赢。
一是进一步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据统计,2004~2006年,中央共投入补贴资金9.7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22.7亿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105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近50万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小麦、水稻、玉米联合收割机及水稻插秧机等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具大幅度增加,有力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二是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着力解决了目前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三多三少”是指主机多、配套农具少;小型农机多、大中型农机少;一般技术水平单一作业的农机多、高性能农机少。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重点转向了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和关键、急需的农机具,呈现出三多局面,即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据统计,今年1~10月,大中型拖拉机产量约18.25万台,同比增长29.16%;收获机械产量达3..65万台,增幅73.7%。水稻插秧机产量翻了一番,旋耕机、整地机、保护性耕作机具等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了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机具的普及应用,提高了重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的水平。
三是推进了农机工业的技术进步,使农机工业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局面有所改善。农机购置补贴带动了农机工业发展,使农机市场需求旺盛。据农机工业协会对1578个规模以上企业统计,今年1~10月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103亿元,同比增长26.5%;完成销售额1080.95亿元,同比增长26.66%;1~9月共完成利润总额4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3%。同时,在补贴政策引导下,农机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拖拉机产量排名前10位企业的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占总产量的89%;联合收割机产量排名前8位的企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十一五”期间农机补贴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农机化发展区域格局,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节约型农业为主线,以推进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加强血吸虫病防治中“以机代牛”、旱作节水和丘陵山区机械化,突出环保、节能、高效的可靠、适用、先进机具,充分尊重农民购买农机的自主权、知情权和选择权,引导农机企业参与补贴市场竞争,规范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效应,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主要目标有5个:一是提高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节约型农业。二是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的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促进丘陵山区、牧区机械化和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三是增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能力,扩大农户直接受益范围,促进农民增收。四是促进农机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五是实施“以机代牛”,促进血防工作。
考虑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国家财力状况,本着稳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明年补贴工作有六个方面想法:一是进一步扩大资金投入,使更多地区的农民受益。二是增加县均投入规模。三是因地制宜地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增加玉米、马铃薯机具补贴试点,开展花生收获机械补贴试点;在干旱缺水地区,有选择地开始进行节水灌溉机具及设备补贴。四是做好血防区“以机代牛”。明年拟将1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纳入补贴范围,重点补贴以机耕代牛耕所需要的适用型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机耕船等耕作机械,并适当提高补贴比例。五是贴近农民,服务企业,确保农民受益。六是通过政策实施,促进节约型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