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领域。在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农机报废补贴政策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它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对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淘汰高污染旧机,到扩大补贴机具范围,再到新农机助力绿色耕作,这一政策正全方位改变着我国当前的农业面貌。
助力高污染旧机报废
在绿色发展进程中,如何让高污染机具安全平稳地退出市场,一直是各地面临的难题。今年,各省可自行确定的报废更新补贴农机种类范围上限由6个提高至12个。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根据省内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了油菜收获机、拖拉机运输机组、谷物(粮食)干燥机外置热源这三类农机参补。其中,拖拉机运输机组是指纳入牌证管理的手扶式、方向盘式拖拉机运输机组,主要针对当前已注销、已失效牌证且处于彻底闲置状态的拖拉机运输机组。与普通拖拉机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土地耕作不同,拖拉机运输机组由拖拉机牵引一辆挂车组成,本质上属于用于载运货物的机动车,曾经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及农村物流运输中。
从实际情况看,拖拉机运输机组与此前大力清零的变形拖拉机在类型上有一定相似性,同属于高污染机具。其运作主体拖拉机部分大多为老旧款式的低端燃油类拖拉机,这些老旧拖拉机不仅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污染严重。由于技术落后、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拖拉机运输机组碳排放极高,大量污染物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质量急剧下降。长期的大气污染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污染物随降水沉降到地面,逐渐渗透到土壤与水源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更为严重的是,拖拉机运输机组排放的有害物质对农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若长期暴露在拖拉机运输机组的排气口附近,极易吸入这些有害物质,进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鉴于此,江苏将拖拉机运输机组纳入此次报废补贴范围,具有重大意义。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加快清除更多问题车辆,推动实现拖拉机运输机组清退目标,还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为农业绿色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将老旧农机纳入报废补贴以促进报废,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在环境保护层面,淘汰老旧农机有助于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废弃物产生,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从资源利用角度看,通过对报废农机进行拆解回收,可以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完善。在农业发展方面,推广新型、高效、智能的农业机械,能够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成为报废更新重要目的
2025年,我国持续优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在原先规定的9个农机种类基础上,将水稻抛秧机、田间作业监测终端、植保无人机、粮食干燥机(烘干机)、色选机、磨粉机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这一调整,使得“国选”补贴机具从传统粮食作物机械进一步扩展到特色农业机械,同时加大了对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的淘汰力度,加快了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更加突出了补贴政策注重绿色发展的理念。
以此次新加入的植保无人机为例。植保无人机自带作业信息化监测功能,是最典型意义上的高端智能和电动绿色农机。鉴于其报废量大且绿色环保的特性,将其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无疑十分符合政策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目的。早在2009年,我国就已有企业批量产销电动植保无人机,然而作为当时的新产品,一直未能进入国补体系。经过十余年的市场考验和政策支持,植保无人机才逐渐加入了新产品补贴试点。直到2024年,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才正式将“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这一类机具纳入国补范畴。今年,植保无人机又被纳入了报废更新补贴范围。
从投入使用至今,我国第一批投入农业生产领域的植保无人机已历经15年以上。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植保无人机根本达不到如此长的服役年限。在我国,每年销售的无人机中,约有六成被用于农业作业服务。由于植保无人机作为投资品需要快速回本,机手往往频繁甚至超负荷使用它。据大疆等无人机生产企业统计,80%的国内无人机更新周期在2-3年。一方面是高频使用,另一方面电子产品技术升级迅速,2-3年的时间可能已跨越2-3代技术,此时机器虽仍能正常运转,但在性能水平上已落后,在作业服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机手为了获取订单,只能快速淘汰旧机器,这也是植保无人机比常规农机产品更新更快的原因。
相较于卖二手,机手更倾向于简便地通过报废渠道处理旧机具,多是按废铁价格处理,或是直接丢弃在库房。然而,这一处理方式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环境隐患。植保无人机多采用电动驱动系统,其搭载的电池往往含有锂、钴、镍等重金属元素,以及电解液等化学物质。当这些电池被随意丢弃或以简单粗暴的废铁回收方式处理时,电池内部的有害物质极易因挤压、破损而泄漏。一旦这些有害物质渗入土壤或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会造成土地和水体污染;部分挥发性物质进入大气,也会加剧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潜在危害。如此一来,植保无人机报废处理不当引发的电动电池污染问题,极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且持久的负面影响,科学绿色报废植保无人机势在必行。
我国植保无人机的报废更新缺口较大且市场前景广阔。为鼓励植保无人机的报废更新,当前政策规定按50%提高报废补贴标准。若某型号植保无人机基础报废补贴为1万元,更新后补贴可达1.5万元,单台最高补贴额通常不超过3万元。有了较高额度的补贴资金的支撑,不但起到了“两新”政策扩内需的目的,也让更多的老旧植保无人机有了更规范的报废渠道,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新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在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充分支撑下,我国一系列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点行动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中。来到澳门皇冠体育_皇冠体育app@梨树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绿色发展工作正在稳步、持续地推进。据中国科学院数据显示,连续十年实施“梨树模式”的地块,土壤保肥能力增强30%,化肥用量减少18%,农药喷施次数从3次降至1.5次,白色污染减轻40%。另据相关科学研究发现,保护性农业与传统耕作相比,可显著增加作物产量9.1%,同时减少土壤二氧化氮排放量6.8%;特别是秸秆还田与轮作相结合,可实现作物产量提高超过30%,土壤二氧化氮排放减排15%以上。
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需要一系列配套的绿色农业技术,秸秆还田、深松作业、智能监测等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深松作业可改善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智能监测则能实时掌握土壤信息,为精准农业提供支撑。但这些技术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先进农机装备的实质性支撑。过去,黑土地上很多地方老旧农机占比高,技术落后、效率低下。以传统播种机为例,播种精度差,漏播、重播现象常见,导致作物出苗不齐,影响产量。而且老旧农机能耗大,燃油消耗多,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带来大量碳排放,污染环境。受农机性能限制,许多绿色农业技术难以推广。比如秸秆还田,老旧秸秆粉碎机粉碎效果差,秸秆粉碎不均匀,影响后续播种和作物生长,农民不愿采用。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实施,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带来转机。政策推动下,大量新能源农机得到推广,它们以清洁能源为动力,具备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在政策引导下,农民积极购置高性能的秸秆还田机、深松机、田间作业监测终端等新型农机具。此次新加入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范围的田间作业监测终端等机具,就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设备。报废田间作业监测终端的补贴标准提高50%,且以购置同种类新机具设备为前提,大大加快了此类设备更新换代速度。
在我国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的这些年里,各地新型农机的应用让秸秆还田、深松等绿色技术得以有效实施。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质含量增加,保墒抗旱能力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绿色发展向纵深推进。以新型免耕播种机为例,它采用精准播种技术和高效动力传输系统,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机械进地次数,降低了燃油消耗和碳排放,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